大忠庙——京北武学传统的象征

(北宁报网)北宁尚武精神数千年传统与民族重大历史事件息息相关。在京北这片土地上名将辈出,不少赫赫有名的将门世家,留下给人印象深刻的众多历史遗迹。在北宁一系列武官祠庙遗址中,位于桂武坊勇决小区的大忠庙被视为珍宝。这里不仅是对黎-郑时期名将忠臣的祭祀之所,也是守护京北武学根脉的重要中心。
![]() |
阮德家族后裔在大忠庙探寻先祖的历史传统。 |
大忠庙始建于1660年,1708年竣工,是黎中兴时期一处特色遗址。庙中供奉的是阮德家族——京北最有名的世代延续赫赫武功的将门世家的杰出武将,他们是:第七代雄郡公阮德殿;第八代锦郡公阮德善;第九代恩郡公阮德润(后被追封为大王);第十代桂郡公阮德渊和占郡公阮德嗣;第十一代壬郡公阮德逸和交郡公阮德温。诸位郡公皆为气魄过人的武官,善于统兵,精通谋略,不仅为朝廷立下战功,还协助百姓抵御自然灾害。特别的是,恩郡公阮德润在中部一场战役中牺牲后,被朝廷追封为大王,并列入“中等福神”,在勇决乡建庙祭祀。每年,朝廷派遣钦差携带祭品主持大典,同时免除当地赋税,税收供百姓筹办祭祀事宜。“大忠庙”之名亦是黎朝所赐,寓意着忠君爱国的精神象征。
历经近四百年,大忠庙依然保持坚固结构与基本原貌。庙宇占地1500平方米,“丁”字形布局,由前殿五间与后殿组成。庙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,展现京北尚武精神,诸如:历代敕封、家谱、横匾、对联、祭文等。
关于诸位郡公的身世、功绩、气节与战功,许多感人故事仍在民间广为流传,并与庙中保存的文物和史料紧密相连。
1992年,大忠庙被列入国家级遗迹,多年以来不断得到修缮与保护,其艺术与历史价值得以完整保存,并成为民众重要的文化与信仰活动场所。每年,大忠庙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与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。在当今融入国际的背景下,保护和弘扬大忠庙的价值尤为重要,既有助于传承传统,又能激发年轻一代对民族的坚韧与自豪感。(完)
- 关键词:
- # 大忠庙
- # 京北武学传统的象征
读者意见 (0)